女子花283万买到30块假翡翠,直播骗局会怎么处罚?
女子花费巨额购买翡翠却遭遇骗局,购买到的是价值不高的假翡翠,针对此类直播骗局,一般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卖家涉嫌欺诈行为,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同时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谨慎购买贵重物品,避免上当受骗。近期,一案件引发热议。浙江宁波的陈女士在直播间花费283万元购买30块翡翠原石,到货后发现竟是普通石头。这场持续四年的骗局,不仅掏空了家庭积蓄,更暴露出直播购物领域的法律监管盲区。下面小编为您具体分析解答相关问题。
女子花283万买到30块假翡翠,直播骗局会怎么处罚?
直播售卖假翡翠的行为,可能同时触犯民事、行政与刑事三重法律责任。
1. 民事层面
主播通过虚构翡翠原石的真实性,诱导消费者作出错误购买决定,构成《民法典》第148条规定的欺诈行为。
消费者有权请求法院撤销买卖合同,要求返还283万元货款,并主张因欺诈导致的间接损失赔偿,如交通费、住宿费等追讨成本。
2. 行政处罚层面
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6条,对涉事主体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还可吊销营业执照。
3. 刑事追责
涉案金额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主播将面临诈骗罪指控。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50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在陈女士案件中,283万元已远超“数额特别巨大”标准,主播被认定为主犯,基准刑期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存在伪造原石、雇佣水军等恶劣情节,量刑可能进一步加重。
直播诈骗主播怎么判刑?
直播诈骗的量刑核心依据是诈骗金额与情节严重程度。
根据司法解释,3000元至10万元为“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30万元至50万元为“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50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在陈女士案件中,283万元属于最高量刑区间,主播被认定为主犯,将面临十年以上刑期。
主播通过伪造缅甸边境场景、雇佣群众演员扮演“货主”、操纵水军刷单等手段营造虚假交易氛围,属于“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可能突破基准刑期上限。主播不仅伪造原石,还虚构“边境铁丝网”背景,此类行为将作为量刑加重情节。
主播拒不认罪、毁灭证据或转移资产,可能被认定为“拒不悔改”,量刑时从重处罚;反之,若主动退赃、赔偿损失并取得被害人谅解,可依据《刑法》第67条争取从轻处罚。
在团伙作案中,组织策划者(主犯)需对全部诈骗金额负责,而仅按脚本表演的兼职主播(从犯)可能减轻处罚。
直播诈骗 女子花283万买到30块假翡翠 诈骗罪量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