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事责任年龄划分如何规定?
民事责任年龄划分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对民事行为的认知能力和法律后果的承担能力来规定的,年龄以下的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尚未成熟,无法承担完全的民事责任,具体规定因国家和地区法律而异,但大体上,年龄划分及责任承担方式以法律明文形式予以明确。民事责任年龄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规则,前者决定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边界,后者界定主体独立实施民事行为的资格。我国《民法典》通过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等要素构建了多层次的责任体系,既保护未成年人及精神障碍者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交易安全与社会秩序。湖北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民事责任”的相关问题。
民事责任年龄划分如何规定?
我国民事责任年龄以8周岁和18周岁为关键节点,结合劳动收入来源形成三级划分体系:
无民事责任能力阶段: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因缺乏基本辨识能力,不承担民事责任,其民事活动由法定代理人代理。
限制民事责任能力阶段: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可独立实施纯获利益或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其他行为需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若造成他人损害,监护人需承担侵权责任。
完全民事责任能力阶段: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16周岁以上且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需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第二款:“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行为能力如何认定?
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需综合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等因素,分为完全、限制、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类: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成年人可独立实施民事行为;16周岁以上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可独立实施纯获利益或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行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可独立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第一款:“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第一款:“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以上则是关于“民事责任”的详细内容,湖北律师网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湖北律师网的在线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