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球女运动员和女裁判被人用AI造黄谣,造谣者会怎么处罚?
关于台球女运动员和女裁判被AI造黄谣的事件,造谣者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名誉和隐私,违反了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造谣者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同时也会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暴力,维护社会良好风气,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摘要结束。近日,台球女运动员与女裁判先后遭遇AI伪造淫秽视频传播,事件直指法律对技术犯罪的规制空白。下面小编将从多方面入手,解析AI造黄谣的定罪逻辑与处罚标准。
台球女运动员和女裁判被人用AI造黄谣,造谣者会怎么处罚?
AI造黄谣行为突破传统诽谤的边界,形成“技术+侵权”的复合型犯罪。
根据《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条,传播淫秽物品罪的构成要件包含“传播行为”与“淫秽性认定”双重标准。
司法实践中,AI生成的虚假视频包含性暗示、裸露画面等要素,即被认定为淫秽物品。
行为人以牟利为目的,通过付费观看、广告分成等方式获取利益,且视频点击量超五万次或违法所得超五千元,则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即使未以牟利为目的,行为人仍可能触犯传播淫秽物品罪。
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传播淫秽视频文件达二百个以上,或实际被点击数达一万次以上的,即属“情节严重”,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视频传播导致受害者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则可能被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刑期升至十年。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
受害者可主张行为人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赔偿范围涵盖医疗费、误工费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精神损害赔偿金额根据侵权行为的影响范围、受害者社会评价降低程度等因素综合判定,最高可达五十万元。
造谣诽谤怎么定罪?
造谣诽谤的刑事追责以“情节严重”为前提,司法解释明确四类情形:
1.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五千次以上,或被转发次数达五百次以上;
2. 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
3. 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
4. 其他情节严重情形。
“点击量”与“转发量”的认定以网络平台后台数据为准,若行为人通过技术手段伪造数据,则以实际传播范围为准。
诽谤行为未达刑事立案标准,行为人仍需承担行政责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行政处罚的“情节较重”标准包括多次实施诽谤行为、诽谤内容涉及敏感话题、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等。
受害者可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主张侵权责任。赔偿范围除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
法院通常会结合侵权行为的持续时间、传播范围、受害者社会评价降低程度等因素,酌定精神损害赔偿金额。
造谣诽谤定罪 造谣诽谤处罚 侮辱诽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