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用家用打印机造250多万假币会怎么判?
近日,有报道称几名00后使用家用打印机制造假币,涉案金额高达250多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制造假币属于严重犯罪行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具体判决需根据案件详细情况、被告人的犯罪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法律程序等因素综合考虑,建议涉案人员尽快向公安机关自首,积极配合调查,以便依法处理。近期,一则00后用家用打印机造250多万假币的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不仅挑战了金融秩序的底线,更触碰了法律的红线。下面小编将深入探讨并解答相关问题。
00后用家用打印机造250多万假币会怎么判?
在北京警方破获的“00后团伙家用打印机造假币案”中,15名平均年龄不足22岁的犯罪嫌疑人利用电商平台购入的普通打印机,在出租屋内批量生产出面额超250万元的假人民币。这一行为已构成伪造货币罪,且涉案金额巨大,情节特别严重。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司法实践中,伪造货币总面额3万元以上的,一般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本案中,犯罪团伙伪造的假币总面额高达250多万元,远超这一标准,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
此外,该团伙还涉及未成年人犯罪、跨省销售、传授造假技术等多重恶劣情节。
主犯程某作为组织者,可能被认定为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面临无期徒刑的严厉处罚。其他成员也将根据其在犯罪中的具体作用,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伪造货币罪的立案标准有哪些?
伪造货币罪是指没有货币制作、发行权的人,非法制造外观上足以使一般人误认为是货币的假货币,妨害货币公共信用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十四条,伪造货币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 伪造货币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或者币量在二百张(枚)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这一标准旨在打击小额但频繁的伪造货币行为,防止其累积成大患。
2. 制造货币版样或者为他人伪造货币提供版样的,也应当立案追诉。这一规定旨在打击伪造货币的源头,防止犯罪技术的扩散。即使伪造金额不大,但涉及制造版样或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样构成犯罪。
3. 包括但不限于伪造境外货币、伪造停止流通的货币用于诈骗等情形。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十四条 〔伪造货币案(刑法第一百七十条)〕伪造货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或者币量在二百张(枚)以上的;
(二)总面额在一千元以上或者币量在一百张(枚)以上,二年内因伪造货币受过行政处罚,又伪造货币的;
(三)制造货币版样或者为他人伪造货币提供版样的;
(四)其他伪造货币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00后用家用打印机造250多万假币 伪造货币罪立案标准 伪造货币罪